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研究所动态 | 研究队伍 | 重点研究作家 | 科研资讯 | 人才培养 | 陕西文学研究通讯 | 资料馆 | 下载专区 | 留言板 
研究所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所动态>>研究所新闻>>正文
 
 研究所新闻 
 通知公告 
 最新研究 
 活动掠影 
宝鸡日报:以文学的名义相聚——“陕西文学高层论坛”侧记
2016年11月27日 20:39 陕文所    (点击: )

             以文学的名义相聚

           ——“陕西文学高层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王卉

1119日,来自西安、咸阳、商洛、甘肃的嘉宾与我市作家、评论家、学者共 50余人欢聚宝鸡文理学院“陕西文学高层论坛”,研讨陕西文学发展态势,畅谈当代文学创新,让作家和评论家亲如兄弟,让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相互激励、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文坛佼佼者注入新活力

   

    陕西文学研究所作为全国唯一研究陕西文学的实体学术研究机构,为推介文学陕军不遗余力,被誉为“作家知音、批评摇篮”;其举办的一系列大型学术会议,吸引了省内外文友们的参与并获好评。尤其是今年,文研所重点研究作家白麟、宁可加入了中国作协,诗人梁亚军获“陕西好人”称号,研究员阿探、柏相等撰写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诗歌评论作品……众多“喜事”引起文坛热议与关注,研究所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论坛中,研究所确定国内知名作家徐伊丽、贝西西、张瑜娟、张炜炜、周子湘、范墩子及我市的荒原子、王宝存等 8位作家为2017年度重点研究对象,涉及散文、小说、诗歌、网络文学等领域;特聘研究员队伍增加了史飞翔、王刚、宋宁刚、张晓宁、刘峰等 5位评论家。这些重点研究作家和研究员,均是目前省内文学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加盟为研究所注入了新活力。

                       

                         十大议题挖掘新精神

 

     陕西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充分证明了文学评论的导向作用对于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文学评论的活跃,就没有文学的繁荣发展。而特聘研究员的设立,则有效推动了优秀青年评论家的成长,得到了学界充分肯定。论坛在所长孙新峰教授主持下,针对陕西先锋文学写作之历史与现状及发展趋势、当下地域文学批评如何突围、如何扩大陕西文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等十大议题进行探讨交流,深入挖掘了新的陕西文学精神,为文学陕军迈向新高峰助力。

   论坛上,史飞翔作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主题发言。他认为评论家凭借话语权,看人下菜,动辄从整体上否定年轻作者的创作,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真正的批评应该是善意的、建设性批评,抱着治病救人的目的,设身处地为评论对象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讨论尤为热烈:商洛学院教授席忍学说,作品本身没有典型人物形象并不妨碍其成为一部好小说,并以《白鹿原》为例,称其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主要原因是这部作品彰显了文学的独立品格。评论家文剑则认为,人物形象的鲜活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应拒绝单向的人物刻画,在人物身上能触摸到时代的记忆和温度赢得认可,可谓殊途同归。

获评年度优秀小说作家的宁可说,当下陕西文坛的个性作家被研究所确定为重点研究对象,体现了研究所的体量追求和胸怀。特聘诗歌评论家、诗人柏相认为,对当下陕西诗坛出现了分化和对峙,诗歌要攀登高峰,尤其要加强陕西的诗歌理论更新与诗歌批评,多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年度个性评论家赵玲萍认为,文学批评可以多姿态,潜心阅读文本才是正确批评的前提,评论者要有宽阔的批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

   宝文理王渭清副教授说:真正优秀的作家在写作中是不会受到评论家观点左右的。好的评论文章,不是对作品贴标签评等次,而是在阐释与建构中促生作品价值意义的圆满实现。作家的读书目的不在于知识积累,而在于开阔眼界、激活创作思维,并在读书与生活之间反复印证以提高体验能力。

                         对陕西文学寄予厚望

  “如果地球上有让人喜欢的地方,那么这里就是我的选择……”评论家阿探语带双关的发言,让所有人都会心一笑;作为宝鸡人,他从西安高校回来参加自己钟爱的评论工作,其热情也感染着周围的人。

   著名作家、秦直道文化形象大使徐伊丽说,这是自己首次与多位评论家同堂,看到陕西文学研究所各位评论家,彻底改观了对学院派文学批评工作的刻板印象;想不到宝鸡文学氛围那么好,吸引了省内包括域外文学艺术精英前来。她表示力争以秦直道申遗为契机,写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无愧“省百名优秀文学艺术家”称号,也为“文学陕军再出发”贡献全力。

   著名青年小说作家贝西西表示,陕西文坛那么多优秀作家让初到此地的她感到并不生疏,评论家的发言让自己很受启发,对什么是好小说,怎么写出时代需要人民需要的好小说又有了新的理解。

   “不必格式化自己,非文化中心城市评论家要有充分自信,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有出彩的地方。”青年评论家宋宁刚的观点得到了大家赞同。他认为,对于写作者,自己就是中心,批评者也是如此,要将陕西作家的作品放在更大更广的图景中去审视,因此在讨论陕西文学时应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更大的场域和参照系中来谈。

此次论坛,有力地凝聚了作家与评论家。获评年度优秀诗人的白麟表示,中国新诗发展百年间,各种诗派层出不穷,而流传下来的都是那些打动人心的作品;他希望年轻作家赋予作品“生命的心跳”,为陕西文学之火再添新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兰拉成教授语重心长地讲出自己的期望:参会作家与评论家,我们要不忘初心,力争在众声喧哗、泥沙俱下时发出自己的清正之音,在“文学陕军再出发”中发扬传统,继续有所作为

               宝鸡日报》 20161126日第三版http://www.baojidaily.com/bjrb/20161126/index.htm

上一条:我省作家向岛长篇小说《佯狂》在《中国作家》2016/12期全文推出
下一条:陕西文学高层论坛在我市召开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陕西文学研究所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大道1号宝鸡文理学院新校区

电子邮件:shaxwxyjs@163.com  邮编:7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