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峰,男,陕西洛南人。生于1972年2月。1998年7月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本科;2009年6月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晋升副教授(破格);2010年晋升教授(破格)。2014年入选“陕西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2016年入选“陕西省百名优秀文学艺术家”人才扶持计划。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创始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为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校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优秀拔尖人才”。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员。兼任宝鸡市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兼法人代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太白作家班学员、中国文联第七届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研班学员。“诗歌陕军进京活动”特邀评论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商洛学院等校兼职研究员。省“长安讲坛”讲座入库专家、省委省政府接待系统特邀讲座培训专家。
主要讲授写作学(含创作论)、民间文学、贾平凹研究等课程。先后获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集体二等奖2项;省优秀教材集体二等奖1项。指导的学生席超在CSSCI核心《当代文坛》2007年第一期、邓瑞霜在《光明日报》(2014年7月5日)等上发表文章;程丹的小说《牡丹枕》被《延河》(原创版)2012年11期重点推出;学生李婕连续两届获得陕西省环保征文大赛小说组一等奖。其教学事迹被《教师报》、《阳光报》专题报道。
科研上主要从事陕西文学文化批评研究。其立足地域文化,在文艺学、传播学、现当代文学学科交叉地带寻求突破进行和而不同的个性批评,在业界有一定影响。2003年以来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兰州大学学报》《宁夏社会科学》《当代文坛》《当代传播》《名作欣赏》(鉴赏版)《社会科学家》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中文核心1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6篇论文分别在“走向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研讨会”(2005年青岛)、“中国民俗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008年南宁)、中国俗文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2011年北京大学)等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专题报告;1篇论文被“长安学”权威丛书“宗教卷”收录;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摘,1篇论文入选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评论文选。评论分别入选《陕西文学六十年 文艺评论卷》、陕西省作协2014年、2015年年度优秀评论。
专著《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分获省改革开放三十年“首届优秀文艺评论奖”三等奖、省“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三等奖。获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宝鸡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宝鸡市政府“第六届文艺大奖”二等奖1项。
2012年其学术专著《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新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版)获陕西省政府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6年获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2015年度读者最喜爱的文学奖”。
主持国家一般项目1项;完成省级项目6项(含1项省艺术学单列重点项目)、教育厅项目2项;作为第2人参与在研2011年度国家西部项目1项。其学术成就被省社科联机关杂志《陕西社科界》2010年第2期“陕西学人”专栏专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