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研究所动态 | 研究队伍 | 重点研究作家 | 科研资讯 | 人才培养 | 陕西文学研究通讯 | 资料馆 | 下载专区 | 留言板 
最新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所动态>>最新研究>>正文
 
 研究所新闻 
 通知公告 
 最新研究 
 活动掠影 
生活是一场越挫越勇的修行
2016年11月25日 11:19 陕文所:文剑    (点击: )

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文   剑

   无论是美学素养,还是哲理思辨,对于一部文艺作品的认知,评论家无疑是要高于普通读者的,古典小说如《红楼梦》,当代现实主义的两部高峰之作《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其构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向度,普通读者可以感性地品读,却难以深邃的洞见,后者全是评论家在独立完成,这些理论支撑了中国文学史的建设,给一些文学爱好者给予了理性化的审美营养和智慧启迪,扩充了文学批评的视野,这是评论家的一个大功德,因为,这些读者在作家的作品中求美,在评论家的理论文章中,体悟到真与善,故此,评论家扮演着引导文艺思想走向的重要角色。

   提及引导文艺思想的走向问题,我们很容易将文艺与思想割裂,出现重视思想,轻视文艺表达的倾向。很多热爱文学的读者,一接触到文艺评论,直观感觉是费解,抽象,被排斥,没有办法耐着性子读下去。个中因由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个别读者的美学修养尚待提高,概括能力弱化,从作品的单向度感触到评论文章的多层级喻意,难以适应。从评论家角度分析:一些评论家的理论文章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写作对象不涉及普通读者;部分文艺作品的艺术风格难以通过飞扬和形而下的简单描摹完成;文艺批评涵盖驳杂的哲学,对哲理思维提出巨大考验等等。说白了,在作家创作作品、读者品读与评论家品鉴的系列审美活动中,三组对象凭借的审美心理、表达目的、主观动向有很大的不同,评论家的使命就是要挖掘出潜藏在作家作品背后,容易被读者忽视、或者普通读者很难看出、却是能展现新时期文学气象与气质的东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面相,那些推动文学历史进程的作家,都不是孤军奋战的,他作品诞生的时候,正是评论家依据其作品再出发的时候,作家作品影响时代的发声与美学定位,大多靠评论家完成。

   我们陕西文学历来有非常好的文学评论传统,《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等文学作品,完全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和我们本土一批有实力、有责任和担当的评论家共同打造的文学品牌,其影响将会随着时间而越发灿烂。这些评论家的评论作品个人艺术化的识别度很高,形成了自己的评论特色,然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共性是从生活出发,从人性的真实出发,既刻度作家作品的含金量,又不漠视作品人物形象的深入解析,甚至,作品人物成为这些评论家的反观与考量作家的一个重要尺度。

   对于现实主义作品,很多评论家看重对作家作品整体艺术介入和宏观分析,忽视作品人物品评和微观细节探求。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值得思考的,但是,如果一味陷于艺术特色的梳理,势必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结构不见人物的弊病,作家创作在保有独特个人化质地的前提下,呈现某种创作的相似性和共性,受一些文学流派影响,这些作家笔下的作品更是有了一种家族的共同性,再此基础上的艺术特色分析,会消减艺术作品的品格,让评论流于重复劳动的被动境地。人物形象的流动和开放,其在历史和特定时空下的命格变化,给评论家提供了非常多元和生动的情感蓬勃,鉴于作家人物形象塑造的弹力和伸缩度、延展度,作品的艺术特色已经暗藏在每一次人物的搏动中,文学的魅力以此丰富开来。

   文学是人学,现在来回味这个命题,依然能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高度提供一种不可或缺的指归。大多时候,我们将这个命题演衍为作家的人性观、作品艺术集约式的人性美释放、生活苦难与人和解后的坦然、一种人在历史进程与时间流变下的个体感性交织理性的生命经验,可是,唯独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人性美,那种呼之欲出、值得多重玩味、令文学作品昂扬着璀璨生命能量甚至能与整个作品同义构建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的很少。可以说,一些评论家是以冰冷的文艺理论“肢解”人物,而不是以与我们荣辱与共的、满载诗性的、充满情感慰借的生活视角来体会人物形象。这直接造成对人物形象的回避和遮掩,文艺评论作为文学的美的饱满度得到削减。

   人物形象可以很好的助力评论家把脉作家创作水准和引导读者完善相应的文学认知。为什么?但凡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尤其长篇小说,都能为所处时代的文学长廊贡献气象深厚的文学形象,这些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逃离”开作品的文本沃土,自成一个美学国度,比如很多人,虽不熟悉一部小说,可是能记住作品中的人物,更有一些人,爱拿自己的经历和这些他并不熟悉的人物形象对比,这些人物形象成为他血液的一部分,成为他思想中非常隐秘而感动的地带。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好的小说是要塑造人的,离不开对命运的探讨,一个作家有了自觉的命运观,他眼中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代上帝之手,将人的多面性、丰沛性、矛盾性、局限性一览无遗的揭示,那么,附着在人物身上的艺术特色,围绕人物所定位的结构布局,顺其自然地一股脑显现,所以,人物形象是先于一切的。

   人物形象的鲜活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是否写出人物在时世下的真实状态、在时代划定与开辟的环境中、在自我所拥有的才智和性情中、在与生俱来的人性缺陷中,对生活或抗击、或感恩、或回馈,被时代以“意义”的名义铭刻,成为特殊历史的侧影,在人物身上触摸到时代的记忆和温度,是作家的义务,也是作家的能力。这样的人物形象如交响,复调奏鸣,他的每一次行动,每一句旁白,都是有所指,有所暗示的,这些人物往往四两拨千斤,让读者有多方面解读的可能性,作家思维的多意性,生活给人多角度启发性以及人自身否定之否定的复杂性,让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时刻处于开放与流动姿态,他拒绝单向度的人物刻画,故此,人物形象是评论家甄别优秀作家和优秀现实主义作品的一个指标。

   好作家笔下的好的人物形象,很容易被读者误读或误解,比如对悲剧人物形象的哀叹,却没有超拔出命运背后的因果关系,对正面人物讴歌的同时,触摸不到他气质型的不足与弱点。有些文学基础的读者,可能会从时局、环境推导出人物形象行动依据和难以克服的命运诅咒,却忽略了人作为生命个体的高贵与洁白,忽略了历史的发展渐趋让人类性灵蒙垢,千年繁衍沦为蜕变的行旅,生活需要越挫越勇的修行这些深刻见地。叔本华表达过一个意思,上帝对人类种族很宽大,对生命个体很残忍。千百年来,人类在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的摧残下,坚毅的生存了下来,生命个体却在生活中展现了异常的脆弱,而作家笔下的人物却有超越肉体的挺拔,这得益于其精神世界的宽忍圆融与安稳深厚,当明白了这点,人物形象就会“挣脱”开俗世生活的束缚,人物形象的美学意义也由此被抽丝剥茧开来。当然,对从事评论工作的人来说,也要慎防理论对自我生活体感的“绑架”,这方面,我们要向读者学习,向真实的生活学习,因为,人永远是在生活中的,生活的教训和人性的化变,让人难以彻底将自我打开,也包括人物形象,生活的“慧眼”是人物形象生命本质的“三昧”,它既杜绝作家以单线条的直白宣泄塑造人物,也给予了人物形象多重意识形态与人间最美的烟火味道。

   好的人物形象是很难被你一眼看穿的,我们越是试图以俗世的价值评判来认定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往往越远离人物形象所散发出的固有色泽,因为,这些形象有普通人的价值体认,更被作家濡染了某种理想化的关照,如《白鹿原》中的朱先生、白灵、白嘉轩,《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秦腔》中的引生、白雪等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们如同我们身边的众人,与我们丝毫没有距离与隔阂,他们同时也是作家表达自己理想人格与生活智性的载体,作家自身思想的动向,正面的或消极的,便会在人物所凭借的作品情境中暴露,故此,人物形象是作家美学意识形态的反观。

   我们经常钦佩那些在生活苦难中昂首的人物形象,时间消磨了所有,可就是难以击垮他们身体内的刚毅,并推演为一种时代精神与坐标。现实主义作品尤为善于或长于立体化地描摹各种苦难,除了一些糊涂的作家伪装苦难的矫揉造作之外,成功的作家几乎都能明白苦难更高层级的开示意味:苦难造就了人物形象,苦难也造就了作家。苦难并不经常是负面化的“吞噬”,它也是对生活、对人物形象和作家的警醒。把美和心灵放在生活的激励中,生活本身就是一场越挫越勇的修行,我们与之呼吸与共的肉身和如流水千变万化的灵魂震颤,没有一处不安放在生活中,作家塑造的人物,评论家赏鉴的人物,也都在生活中,生活拒绝虚假,人心渴盼真诚,所以,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先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取得与人物命运的休戚与共,将心比心,人物形象就会成为我们最忠实的朋友。

   人物形象分析需要有慈悲的胸怀,这是评论家的善意,善心动念和冰冷决绝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轴心,持有善心,希望永远在前方,对于人物形象而言,善自然会教导评论家如何“属人”的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以期待和包容的视野,对待作家作品,鼓励与批评并重,合理化地推动文学批评事业走的更远。

上一条:关于“大”与“小”
下一条:亚小康时代汉语新诗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陕西文学研究所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大道1号宝鸡文理学院新校区

电子邮件:shaxwxyjs@163.com  邮编:721013